被誉为广州的“城市客厅”,不仅是外地游客认识广州的一个窗口,同时也是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节点。然而,在进入21世纪后,
尤其是2019年国庆节前夕的整修工程,环绕海珠广场的马路铺上了一圈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石板路面,更是引发了社会各界不少的争议,尤其以司机大佬的反应尤为强烈,每每途径此地,都需要向投诉的乘客解释:此地“不是鸠路”,车辆常常会因为过于颠簸而“丢了个螺母”……
自建成以来,它见证了诸多历史事件:从海珠桥遭炸毁与重建,到1949年进入广州,再到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外贸、会展与文化活动的中心。广场上建有广州解放纪念雕像,周围聚集了广交会旧址、广州宾馆、华厦大酒店等重要建筑,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
据资料显示,1999年,海珠广场因地铁2号线建设而首次关闭施工区域,这一工程持续多年,直至2004年2号线号线年启动,广场再次被围蔽,直到2015年6号线二期开通。
这期间,地铁工程对广场的地下结构与地面景观进行了大幅改造,长达16年的施工让市民戏称其为“广州最长工地”。
除地铁外,海珠桥的维护与旁边的环境的调整也为广场增添了多次工程。例如,2006年起,
因老化问题多次维修,周边交通与广场地面工程随之调整。此外,广州解放纪念碑的重建与广场绿化的更新,也让这片区域在过去二十年中鲜有安宁。
2019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海珠广场及其旁边的环境又双叒再以品质提升名义,启动了新的整修工程。
根据相关负责部门描述,此次整修旨在改善广场的整体面貌,提升其作为城市地标的功能与美观度。
于是,围了8年才解封的海珠广场,4年后又被围蔽施工。尽管这次的整修工程时间不长,但仓促的规划却又为后来的争议埋下了伏笔——作为工程的一部分,
除了海珠广场之外,越秀区沿江路上的爱群大酒店楼下、中央银行旧址门前以及黄埔军校同学会旧址门口的马路,也有不少路段采用同样石板铺就。
不过,这些由石板铺设的路面在施工完成后不久,市民便发现这种凹凸的路面问题多多……
首先是车辆行驶时颠簸感明显,无论是小汽车、公交车还是非机动车,都不得不降低车速,谨慎通过,颇为影响通行效率。车辆行驶时轮胎与石板摩擦,发出响亮的“唰唰”声,噪音较大,影响了旁边的环境的安静。
曾向媒体抱怨:“走起来太颠簸了,十个司机有九个会说不好走,车轮胎和其他部件的损耗也会厉害。”
反映,每次经过石板路,手都不由自主地抖动起来,人在车座上起起伏伏,需要使出比平时更多的力气,才能让车不乱晃。
另外,石板路也给行人带来了行走困难,特别是对于残疾人士来说,无障碍出行受到严重影响,增加了摔倒的风险。
向我们反映海珠广场路面凹凸不平的情况。”广东省无障碍促进会会长麦思明曾向媒体表示。
,有媒体曾经计算过,一条宽约8米的石板路斑马线秒。这让部分老年市民以及残障市民过马路时更加为难。
给行人带来极大不便。市民反映,雨天行走在这段路上,非常容易被过往车辆溅一身水。
,为何选择凹凸不平的石板而非更平整和耐用的材料,仅笼统表示此举是为了“优化环境”与“提升品质”。
在2023年开始,随着新冠疫情解封后,人们恢复日常生活后出行增多,关于海珠广场附近石板路面的批评也在网上不断发酵,
在实地调研和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后,也提交了一份闭会建议——《关于更换海珠广场现在铺装的石板路的建议》。
他认为,这种凹凸不平的石板路除了会为过往车辆及行人带来不便降低通行效率之外,也更易扬尘,在机动车行驶和自然因素影响下,极易产生磨损、松散、磨耗层脱落露骨等问题,因此
他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拆除现有的石板路,恢复沥青路面,以提升市民的出行体验。不过,似乎有关部门对此却似乎并无任何积极回应。
根据现有资料,仅通过简短的通告宣布了品质提升计划,但具体设计的具体方案——如为何选用石板路面并未向公众详细说明。
石板路面的设计初衷更是至今成谜。有人猜测是为了美观或体现“传统风格”,但在高流量交通枢纽采用如此脆弱的材料,显然与实际的需求脱节。更令人疑惑的是,这一决定是不是经过专家论证或使用场景测试,亦无从得知。
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或涉及文字及图片侵权等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