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制造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而在这场变革的背后,5G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层次地融合正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最新的数据,我国目前已开展的“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5万个,涵盖了41个不同的工业领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在这个新兴的数字化时代,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智能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而5G技术的引入,恰恰为这一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通过高速、低延迟的网络连接,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对生产线的灵活调度和实时监控,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相关成本并提升产品的质量。
例如,在中兴通讯位于南京滨江的5G智能制造基地,企业通过5G结合机器视觉技术,使得机器人能精准定位螺钉孔,大幅度降低了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不良率,此项技术的应用帮企业将不良率降低了50%。
不仅如此,保定长城精工依托5G-A技术,成功将每年的施工周期缩短了10至15天,从而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每年为企业贡献约2亿元的效益。这些实例表明,5G技术不仅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更在质量控制、成本管理等多个角度展现了其强大的能力。
在成都的微网优联科技(成都)有限公司,通过5G-A实现了公司在3C行业里首次无线化改造,令人惊叹的是,该公司现在能够在最快72小时内完成订单的下发与交付,充分体现了现代制造业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自2019年工业与信息化部启动《“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以来,5G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层次地融合便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仅仅五年,便已使我国的数字化工业进程驶入了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那么,是什么因素促使“5G+工业互联网”在中国能够跑出加速度呢?首先,需求的牵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日渐增长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企业面临着个性化定制、快速反应的巨大压力。5G技术的引入,使得企业可以依据市场需求快速调配产线,特别是在需要频繁调整生产的企业中,5G网络的灵活性成为了一种“刚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指出,这种即时无线连接的能力,使得重新组织生产线的成本大大降低。
其次,信息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备也是下一个不可或缺的支撑点。我国在5G网络建设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和精力,目前已建成的5G基站数量已超越419万个,涵盖了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到2024年,5G行业虚拟专网的数量预计将突破4万个,大大推动行业应用的稳步发展。
同时,政策的驱动也不可忽视。国家层面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致力于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而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应支持政策,超20个省份都发布了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文件,为“5G+工业互联网”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未来展望,到2027年,预计我国将建设1万个5G工厂,并力争打造20个以上“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这将为实现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5G+工业互联网”的深层次地融合,正不断释放出巨大的潜能,使得中国制造业在新一轮的全球竞争中,能够迎头赶上,甚至有所领先。无论是生产效率、经营成本,还是产品质量,这一改革都将成为推动中国智造的强大动力,使世界再一次见证中国制造的飞跃。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或涉及文字及图片侵权等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